产品列表
品牌专区
BOM询价
关于我们
所谓DSP芯片,即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它能够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处理,具有高速、低功耗、高精度等特点。随着智能家居向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趋势迈进,对DSP的需求也在持续提升。
DSP芯片的演进20世纪60年代时,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并得以迅速发展。而在那时,负责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依靠微处理器,也就是MPU来完成。但由于那时MPU处理速度较低,无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信息量以及需要高速实时处理的迫切需求。因此,一种更快、更高效的信号处理方式成为当时的重点研究项目,DSP便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到了70年代,DSP芯片的理论与算法基础开始趋于成熟,但这种技术一开始还只存在于课本之上,即便研发出来,也仅限于军事、航空航天部门进行少量使用。1978年,AMI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单片DSP芯片S2811。一年后,Intel发布了一款商用可编程器件2920,可以认为是DSP芯片的一个里程碑。不过,这段时间发布的产品都没有现代DSP芯片所必备的单周期芯片。1980年,日本NEC公司推出的MPD7720,算是第一个具有硬件乘法器的商用DSP,也被认为是第一块单片DSP器件。两年后,TI推出了其第一代DSP芯片TMS32010,采用微米工艺NMOS技术制作,尽管功耗稍大,但运算速度比同期的微处理器快了几十倍。并且这款DSP的问世也标志着DSP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可以被看做是DSP芯片的重要里程碑。此后,DSP开始得到真正的广泛应用。目前,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在上升,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总额也在不断攀升。并且伴随着5G和物联网的普及,DSP的需求也将持续上升,因为该芯片在处理5G通信的基带信号、信号解调、编解码和射频前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过受到产品品牌、性能、应用领域等因素的影响,国内DSP芯片产品价格分化明显,其中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部分产品价格高达数千元,而部分消费音频领域的DSP芯片售价仅为20元左右。市场中,DSP芯片国外制造商主要有三家,TI、ADI与摩托罗拉,其中TI占绝大部分国际市场份额,ADI与摩托罗拉也握有部分市场。而国内的DSP芯片起步较晚,国产DSP芯片市场占比较低,国内主要DSP厂商有昆腾微、湖南进芯、宏云技术、创成微、本原微、毂梁微、中科昊芯、卢米微、无锡芯领域等。在智能家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DSPDSP本身最大的应用之一便是音频处理,可以实现各种音效处理、音量控制、降噪、回声消除等功能。在消费电子领域,不少高端TWS耳机已经加入了DSP芯片,以实现更高阶的通话降噪功能。而在智能家居中,有非常多的产品需要DSP的加入。比如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或其他可以使用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居产品。并且不同音频设备在语音功能的需求场景都是不同的,比如有办公需求的会议音响或视频通话等设备,就需要良好的降噪、回声消除、自动增益以及低功耗唤醒等功能。除了降噪外,低功耗也成为目前DSP芯片的发展重点。比如欧盟及北美的环保法规要求普通智能远场语音电视要实现24小时待机唤醒,待机功耗高达20W以上。解决功耗问题,才能够在这些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DSP市场规模约为136.9亿元,2021年收益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5G基站通信领域等快速发展,规模迅速增长,达到160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67.02亿元。从全球市场来看,2021年全球DSP芯片市场销售额约为36亿美元,预计2022年到2028年将以6.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达到57亿美元。并且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自己的语言大模型与智能家居产品进行绑定,让人机交互更加自然、流畅。而DSP的加入,不仅让设备的声音效果提升,同时也能让用户的语音更好的被设备听见、听懂。如今不少的DSP产品只支持自有的算法或者必须绑定自有算法销售,这对于现如今发展迅速的AI技术而言,是一个痛点。但已经有部分厂商开始建立灵活开放的系统,来为DSP匹配语音唤醒、降噪、通话增强、音效增强、声源定位、声纹识别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智能设备。另一方面,或许有人会认为随着FPGA的快速发展,该产品会凭借其性能优势不断入侵并蚕食DSP市场。但在现实市场中,由于受到成本、功耗等因素影响,许多大批量的应用并没有采用FPGA,但可编程的DSP却不可或缺,这在许多智能家居产品中也得以体现。依靠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功耗,DSP似乎在智能家居中已经找到了一条持续增长的道路,并且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对DSP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SP芯片的演进
在智能家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DSP
ARK方舟微DMZ1520E目前常见的MCU的工作电压大多为2.7V~5.5V,在高输入电压供电的应用里,MCU的供电大多使用耗尽型MOSFET+LDO的方案。如图1电路所示,使用耐压值为150V的DMZ1520E搭配LDO给MCU提供精确的供电电压。同时,为进一步简化电路和节约成本,也可以仅使用DMZ1520E直接给MCU供电。如图2电路所示,在1mA~5mA的工作电流条件下,DMZ1520E的输出电压(VDD电压)约为3.5V。如图2电路所示,仅使用1颗DMZ1520E,就能给工作电压为2.7V~5.5V的MCU稳定供电,同时为MCU提供瞬态浪涌保护。图2电路特点如下:(1)DMZ1520E的工作电压最高为150V,可直接工作于高输入电压条件下。(2)DMZ1520E既能够稳定的给MCU供电,又能够为MCU提供良好的瞬态浪涌保护。(3)DMZ1520E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电路结构简单,可有效节约成本。通常MCU的工作电流约为1mA~5mA,因此在该条件下使用典型的DMZ1520E样品按照图2电路进行测试,测得VDD电压值与电流的关系如图3所示。此外,该VDD电压值与DMZ1520E的阈值电压参数VGS(OFF)相关,典型DMZ1520E样品的VGS(OFF)参数值随结温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DMZ1520E 数据手册
大型电力变压器,是电网中的一项关键设备。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变压器短缺已成美国电网扩容的桎梏。亿万富翁马斯克对美国的能源前景忧心忡忡,他近期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美国现在有芯片短缺,一年后会出现变压器短缺,大约两年内就会出现电力短缺。另据美国经济评议会23年6月报道,美国经历着较为严重的变压器短缺问题,平均交付时间延长至1年以上、价格较2020年水平翻了4倍。美国70%的电网接入和输配电设施已老化变压器严重依赖进口有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变压器需求主要靠进口补足,随着向更清洁电力系统转型,电网不断扩容,同时对变压器的需求激增,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到2030年美国将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国内供应缺口。生产变压器的核心原材料为一种叫做取向硅钢(GOES)的特种钢材,该材料今年7月被美国能源部列为次要关键(nearcritical)材料,尽管美国本土的GOES生产规模在持续扩大,但远远无法满足现有需求,也无法与廉价、优质的进口产品竞争。除了原材料短缺,美国对中国的相关进口关税政策也限制了变压器的供应,此外,在美国本土,同时拥有焊接、线圈绕组、变压器测试等相关技能的熟练工人也非常稀少。天风证券指出,更新迭代需求,美国70%的电网接入和输配电设施已老化;根据美国商务部2020年发布的报告,美国变压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已达到30、40年,远超25年的预期寿命。受电网强化和老化资产更换的推动,到2030年,美国对变压器的需求有望增长近50%。而AI产业在2023年的意外腾飞,也带来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激增,据施耐德电气AI产品副总裁Sreedhar Sistu此前对媒体表示,除中国外,人工智能目前占全球总能耗约4.3GW,到2028年将增长近五倍,达到13.5GW至20GW。据估计,其中30%-45%的需求在美国。中国电力变压器出海,美国已成第二大出口市场随着美国清洁能源转型不断提速,马斯克的担忧也许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一年后出现变压器短缺,两年内出现电力短缺。拜登政府的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投资加速,正创造大量配电变压器扩容需求。近年通过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通胀消减法案》累计提供上千亿美元的激励资金,用于部署商业和新兴清洁能源技术。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截至2023年6月已发布超过1000亿美元的贷款授权,帮助企业在美国部署和扩大创新的清洁能源、先进的运输和部落能源项目,并设立有2500亿美元的新贷款授权,帮助重新调整或重新使用能源基础设施,适应低碳经济。美国政府规模庞大的清洁能源投资,也是中国出海企业的机会。目前,美国变压器进口来源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对中国产的电力变压器也有较大进口需求。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申请电力变压器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智慧芽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占据着全球电力变压器专利总申请量接近83.5%的比重,是全球电力变压器行业的最大技术来源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中国电力变压器累计出口数量达到了7.9亿台,同比增长2.5%,出口金额达到了9.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到美国地区的电力变压器规模占比约为10.2%,美国成为了中国电力变压器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在海外产能紧缺背景下,中国变压器企业有望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增长。
询价列表 ( 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