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芯’反制稀土断供效果显著?

来源:IC采购网| 发布日期:2023-05-25 09:53

‘中国芯’作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近来一直在媒体界广受关注。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老美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中国芯片遭受到了严重挑战。但是,在我国政府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芯’不仅在稀土储备、半导体技术等方面拥有很强的优势,同时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突破。本文将通过华为营收下降、我国对稀土技术出口进行限制、我国对美光采取反制措施、我国反制措施取得效果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阐述‘中国芯’正走向全球领先地位的可能性。

华为受打压

华为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科技公司之一,近年来因受到老美等西方国家的打压而首当其冲。其5G业务、智能手机业务、通信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其营收从2020年的8914亿元降至2022年的6423亿元,降幅达到了2500亿元。但华为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转而发展其4G手机业务、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等。这些新的业务领域使得华为在发展有潜力的领域中得到了突破,为‘中国芯’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我国对稀土技术出口进行限制

我国对稀土技术进行限制出口是为了应对某些国家的打压。稀土产业是‘中国芯’建设的利器,而我国地理方位上拥有全球最多的稀土储备,其中包括了全球唯一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稀土共生矿,其占据了全球市场70%的份额,世界领先技术。为了防止某些国家的针对‘中国芯’的打压,我国给予了该领域限制措施,列入目录中的24种禁止技术和115项限制技术,将进一步保护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我国对美光采取反制措施

美光是一家全球领先的NAND闪存制造商,其在我国市场份额很大,在我国销售的产品经常被用于国内手机厂商、电脑厂商的产品。但是由于美光母公司Micron被我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美光在我国的营收大幅度下降。我国对美光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反制措施取得效果

我国针对西方国家的限制措施和反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我国针对美光的限制措施下,其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下滑。另外,日本为了应对稀土断供的风险,在我国稀土的基础上打造新的稀土供应链,大大降低了对我国的稀土依赖。

‘中国芯’的未来

‘中国芯’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关键一环,拥有全球最大芯片市场、最多稀土储备、快速成长的半导体公司等优势。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科技公司的努力下,‘中国芯’一定能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推出更好的半导体产品。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在科技制高点上切实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