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企业押注RISC-V架构,RISC-V架构受美国限制的可能性分析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22 14:58

中国芯片企业押注RISC-V架构,RISC-V架构受美国限制的可能性分析

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芯片产业一直备受关注。而RISC-V架构成为了中国芯片企业押注的对象。那么,这样的押注是值得的吗?RISC-V架构会受到美国的断供限制吗?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RISC-V架构的兴起

在CPU领域,x86、ARM、RISC-V三分天下已成为事实。其中,RISC-V架构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免费、开源的指令集架构,能够自由地进行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因此,RISC-V架构的兴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和开发者,推动了RISC-V生态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中国,RISC-V架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预言,未来在CPU领域,RISC-V架构有望跻身三分天下之列。

中国芯片企业的押注

面对RISC-V架构的兴起,中国芯片厂商纷纷押注,特别是阿里、华为、紫光展锐、中兴通讯、中科院等巨头级企业都在研发RISC-V芯片。这些厂商研发RISC-V芯片,不仅是因为它是开源免费的,而是因为RISC-V架构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RISC-V架构的可扩展性也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场景。

其中,阿里已经推出了各种各样的RISC-V芯片,覆盖了PC、手机、服务器、AI、物联网等领域。同时,谷歌也宣布将支持安卓系统对RISC-V芯片的支持,Linux系统也已经支持RISC-V芯片,这意味着RISC-V芯片将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RISC-V架构受美国限制的可能性分析

然而,也有人表示担心RISC-V架构会受到美国的限制。因为RISC-V架构起源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此,RISC-V架构本身就是美国的。但实际上,RISC-V架构已经得到众多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和参与,经过多年的完善和补充,已经成为众多开发者的共同成果,而不再属于美国和任何一个特定的公司或组织。

同时,RISC-V基金会已经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转移到瑞士工作,它不属于任何公司,有70多个国家和3000多家企业入驻,80%以上的最高会员是中国企业。换言之,RISC-V架构已经真正实现了开放和共享,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国家和组织能够将其私有化,美国也不可能断供。

综合来看,RISC-V架构作为免费、开源的指令集架构,已经得到众多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虽然它的起源是美国,但已经像Linux内核一样,全球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基于任何目的来使用它,不会受到限制。因此,当下中国芯片企业押注RISC-V架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将促进RISC-V生态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芯片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