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
品牌专区
BOM询价
关于我们
CMOS与CCD在数字摄像机或手机等数码设备中,CCD和CMOS都是用来记录图像的感光器件,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信号的读出过程不同。CCD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和电荷耦合效应。当光线照射到CCD上时,光子与CCD表面的光敏材料相互作用,激发出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光电转换。光子的能量越高,激发出的电子越多,从而产生更大的电荷。这些激发出的电子通过电荷传输逐个传递到CCD的输出端。在传输过程中,电荷的数量与光子的能量成正比,从而实现了对光信号的转换和放大。CCD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曝光和读出。曝光阶段是指当光线照射到CCD上时,光子与光敏材料相互作用,激发出电子的过程。在这个阶段,CCD的每个像素单元都会记录光子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荷。读出阶段是指将存储在每个像素单元中的电荷逐个传递到输出端的过程。这个阶段通常需要使用时序信号来控制电荷传输的顺序和速度,以确保准确无误地读取出每个像素单元中的电荷信息。而CMOS成像器在每个像素上使用多个晶体管,将每个像素内的电荷转换为电压,以使用更传统的导线放大和移动电荷,但其信号输出的一致性较差。另外,两者的性能特点也有所不同。CCD传感器具有高的光感度和低的噪声水平,因此可以拍摄出更加清晰、细腻的图像,但是响应慢,功耗高,噪点低,画质高,且其ISO较高。相比之下,CMOS传感器不需要特殊的制造技术,响应快,功耗低,噪点高,不均匀,画质受噪声影响多,ISO较小。而且其制造比大多数微处理器使用的传统制造技术便宜,被认为有更好的能源效率。CCD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主要被用于图像传感、信号处理和数字存储。在图像传感方面,CCD被广泛应用在文件复印、传真、零件尺寸检测、文字识别以及空间遥感和遥测等领域。CCD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在智能家居产品中,CCD主要在监控设备领域发挥作用。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传感器,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传输给后续处理电路进行图像处理。通过CCD摄像头,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住宅内部和周边环境的24小时实时监控。这样,用户即便不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查看家中的实时画面,或者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收到警报。这种远程监控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家庭的安全性。同时,CCD摄像头还可以配合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实现更丰富的智能家居功能。例如,当侦测到异常入侵时,摄像头除了发送警报信息,还可以自动控制其他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自动开启照明、开启智能门锁等,以便主人迅速做出应对。此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CCD传输过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家居控制,例如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和行为,进行个性化的智能推荐和控制等。不过需要提到的是,由于CCD的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厂商能够掌握,因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CMOS器件相对而言制造成本和功耗较低,且集成度高,因此在更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CMOS在智能家居中得到更多应用的重要原因。但CCD传感器的成像质量高,能够提供更清晰、细腻的图像。因此,这也使得在某些对图像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专业级的摄影设备,CCD仍然被广泛使用。
CMOS与CCD
CCD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是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电子器件的总称,按照工作时是否需要外部能量源,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元器件和被动元器件两大类。电子元器件分类随着我国电子元器件发展的不断进步,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计算机等行业,随着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不断完善,我国电子元器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电子元器件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参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推动了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的不断繁荣,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上市企业主要有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生益科技等。我国电子元器件主要上市企业介绍从营收情况来看,2021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生益科技营业总收入均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1-9月立讯精密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453亿元,歌尔股份营业总收入已完成741.5亿元,瑞声科技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47.8亿元,生益科技营业总收入已完成136.8亿元。2014-2022年中国电子元器件主要上市企业营业总收入统计(亿元)从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来看,2021年歌尔股份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完成769.5亿元,同比增长36.12%,2022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已完成428.3亿元。2020-2022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电子元器件业务收入统计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产业链全景研究及市场趋势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生态格局、热点场景和技术以及人群消费特征等方面,IDC总结并给出了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的十大洞察。 202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在经济复苏中逐渐探索和调整,借助新技术和新形态孕育出一系列热点话题和潜力点,为未来市场增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生态格局、热点场景和技术以及人群消费特征等方面,IDC总结并给出了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的十大洞察,具体内容如下:洞察一:终端市场发展将由“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带动,更多体现以用户为中心。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增长4%。洞察二:分布式AI部署将促使AI在终端无处不在,进一步提升AI在终端应用的渗透率。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的AI终端占比将达到55%,搭载AI功能的终端设备将超过70%。洞察三:在场景化发展中,终端功能从融合回归细分,不同场景下的终端分工更加细致和专业。随着不同场景的深度发展,终端的功能发展将回归细分化和专业化,更具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教育学习场景下的词典笔,休闲娱乐场景下的无人机、游戏主机等。洞察四:运动健康和教育学习场景将持续发展,成为终端功能专业细分的典型代表。IDC预计,2024年运动健康市场规模将增长11%,教育学习市场规模增长10%。洞察五:云终端将加快公有云服务布局,特别是运营商在家用、政教和企业行业加快推广VDI。伴随着硬件、软件以及云管平台的大融合,VDI云终端已经从传统政教行业向广大的企业级市场跨越迁移,其中制造业企业的需求表现更加突出。IDC预计,2024年云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增长18%。洞察六:安全和数据隐私将成为终端发展的重要议题,从云端防火墙到本地芯片级安全部署,安全隐私本地化部署愈发重要。对于持续监测和追踪,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告警以及数据隐私的保护等问题,市场将提出更加智能化、专业化和独立化的解决方案。洞察七:交互从人机互动走向人机互联,终端将从客体逐渐演化为主体,与人共同和外部空间进行交互。随着AI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终端将逐渐与人通过视觉计算、激光雷达、运动探测、生物传感等方式进行连接,与人共同作为主体和外部空间之间进行交互和探索。终端和人的连接将促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促使人向全知全能化发展。洞察八:Device-As-A-Service模式将更加专业化和集中化,头部平台将引领行业服务规范发展。目前该模式在企业应用领域仍然以个人电脑为主,也正在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其他终端乃至消费市场扩展。IDC预测,2024年DAAS市场规模将增长7%。洞察九:终端价格段分布从K型分化将逐渐向消费升级过渡,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中低端市场产品升级和高端市场价格更加亲民。终端价格段短期内将延续K型分化趋势,但将逐渐向消费升级过渡。IDC预测,2024年人民币1,000元以下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增长5%,人民币4,000元以上终端市场出货量将增长7%。洞察十:终端消费特征更加注重价值回归,购买考虑因素将叠加更多“平替”“二手”等影响。随着市场信息的透明化和购买渠道的拓宽,用户购买考虑周期或将延长,且购买考虑因素将叠加“平替”“二手”等多重影响,这对于获客和维护客源的营销和服务思路都将提出新的命题。智能终端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硬件产品,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前景广阔。智能硬件是以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以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为载体,具备感知、联网、人机交互和后台支撑服务等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近年来,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约为12003亿元,2017-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39%,预计2023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3184亿元。云终端技术在云游戏终端,虚拟化终端,商业办公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教育、政府和医疗行业对于云终端需求不断提升,而电信和制造业成为推动云终端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手机厂商纷纷加码折叠屏领域;从影像旗舰机到游戏旗舰机,聚焦个性化需求塑造差异化优势。近段时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频频出新。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月至9月,我国手机产量10.9亿台,同比增长0.8%,特别是9月同比增长11.8%。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保持韧性、企稳回升,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正在重塑。继Magic V2发布后,荣耀推出更具性价比的大尺寸内折叠屏手机Magic Vs2,“双11”折叠屏系列产品实现热销;OPPO近日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旗舰手机Find N3,集成了7.8英寸镜面钻石屏、全新一代精工拟椎铰链等技术。近段时间,国内主要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新品,这一细分市场快速发展。作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集合体”,折叠屏手机拓展了大屏显示的使用场景,升级的外观打造了差异化的形态,成为行业新的发力点。折叠屏手机体现了厂商对更高技术、更高品牌价值的探索。从零起步钻研折叠屏技术,跨学科寻找突破“毫米时代”的可能性,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坦言,企业持续在折叠屏领域探索,聚焦用户价值投入研发创新。“我们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协同生态伙伴提升折叠屏的交互感。”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也使得高端市场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从一些平台的销售数据看,无论是有更大屏幕的横向折叠屏手机,还是有更小巧形态的竖向折叠屏手机,都获得不错的成绩。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出货量同比增长90.4%。“折叠屏是产业和市场的导向。”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生态系统加快完善,折叠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用户认可度也将逐步提升。
询价列表 ( 件产品)